11月份的天氣讓蘇、皖、湘、鄂、贛等秈稻產區農戶傷透了心,持續降雨降雪,使得稻谷收割與晾曬受阻,且部分前期收割的稻谷因無法晾曬而出現水黃現象,糧質大打折扣,在優質優價的標準下,秈稻難賣個好價錢。同時,2015年的大米銷售持續維持終端需求疲軟、旺季清淡、走貨不暢的格局。另據國家糧食局統計,截至11月2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中晚稻、玉米和大豆6438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917萬噸。湖北、安徽等14個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新產中晚秈稻1622萬噸,同比減少50萬噸,收購進度明顯較前期略有放緩,未來秈稻主產區秈稻銷售壓力重重,筆者認為稻價或將持續低位徘徊。
收獲延遲,稻質影響稻價
11月份開始,正值南方秈稻產區第三季晚秈稻收獲期。但天公不作美,自11月份初,蘇、皖、湘、鄂、贛等產區便開啟了“降雨模式”,農戶無法下田收割,米企處于無糧可收的尷尬局面。每當筆者電話采訪時,貿易商及米企紛紛哀嘆到,這里的天漏了,三天下雨兩天陰,損失最大的莫過于靠天吃飯的農民了。然而作為能夠最大限度保證農戶利益的國儲在收儲上或將也顯得力不從心。據相關統計,截止2015年10月份,我國稻谷庫存高達8400萬噸,而在2015年國儲稻谷拍賣僅成交了約500萬噸,僅占到總庫存的6.25%,特別是10月13日國儲再次啟動的13年產早秈稻拍賣,多以流拍而告終。另外,今年收儲異于往年的是標準嚴格,部分糧庫執行水分超1扣2,雜質超1扣3,即使掛牌1.38元/斤的價格,凈糧實際入庫僅為1.30-1.34元/斤,農戶、貿易商排隊售糧的現象屢見不鮮。
米企開工率低,未來需求難提升
2015年大米加工企業經營慘淡路人皆知。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顯示,11月下旬,南方秈稻主產區湘贛地區典型大米加工企業開工率為51%,較上年同期下降6個百分點。那么影響米企的開機率直接原因便是大米供應過剩,走貨不暢。特別是近兩年受宏觀經濟形勢低迷、國內消費整體不旺,即使臨近年末,米企對于節日性消費信心不足。同時,部分米企認為,農戶余糧充足的情況下,不急于補庫,隨收隨加工即可。另外,今年米企的整體流動資金十分有限,貿易商、農戶送糧多數情況下不能現金結算,受種種制約,稻價處于易跌難漲的行情之中。
粳米優勢提升,秈米順勢承壓
今年江蘇產區晚粳稻自上市以來,稻價持續低位徘徊,特別是經歷這次降雨、降雪過后,稻價上漲壓力較大,部分稻谷或將難以達到國儲入庫標準。同時,截止11月末,江蘇晚粳米出廠價在1.83-1.95元/斤,與秈米無價差甚至比秈米價格更低。因此,未來江蘇產低價晚粳米大量上市后或將對秈米銷售構成一定沖擊。
綜上所述:隨著秈稻主產區天氣的轉晴,利于秈稻的收割與晾曬,市場供應量或將進一步增加,建議農戶及時出售水分偏大及質量稍差的糧源。米企方面按需采購為佳,多貯存優質糧源為主,隨時關注國儲收儲動態。不過,臨近年末,想在同行業中長久生存下去,還是以產品的質量為主,著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而非是弄虛作假降低大米成本,面對經銷商的議價一味的妥協,品牌的影響力才是企業永久之道!
更多糧機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www.46wko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