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炒設備有濕潤蒸炒設備和土法蒸炒設備兩類。前者主要是立式層式蒸炒鍋,有三層、四層、五層的。后者有圓筒炒鍋等。此外,還有用于直接浸出油料預處理的烘干設備。以下分別予以介紹。
一、立式五層蒸炒鍋
(一)結構
立式五層蒸炒鍋由鍋體、濕潤裝置、攪拌裝置、自動料門;加熱系統管路、排氣管、傳動裝置及底座等部件構成,其結構見圖4—4,以下分部件進行介紹。
圖4-4 立式五層蒸炒鍋的結構
1-鍋體2-直接蒸氣噴管3-自動料門4-出料門5-鋼性聯軸器
6-減速器7-彈性聯軸器8-電動機9-排氣管10-檢修門
1.鍋體
鍋體由鍋壁、加熱邊夾套和底夾套、檢修門等零部件組成。在底層夾套內,為防止蒸氣短路還裝有蒸汽導向隔板。
鍋體規格有直徑為φ1000、φ1200、φ1500、φ1800、φ2100毫米等幾種。鍋體層數有三、四、五層兒種。常用的都是五層。每層結構大體相同,只是底層邊壁開有出料口,并裝有出料活門。其他各層都有下料口。
2.濕潤裝置
濕潤方式有噴氣、噴水和水氣兼噴幾種。
噴氣是在第一層鍋體中心軸上端通入蒸氣,順攪拌軸而下,經該層攪拌葉背后的焊貼管壁上的排氣孔眼噴出,混入料胚中達到濕潤目的。
焊貼管上排氣孔孔徑為2.0-2. 4毫米。另一種噴氣方法,是在本層鍋體內壁貼近底板處裝置一圈噴氣管,噴氣進行濕潤。但此法易形成堆料死角,積料易焦化,因而并不可取。
噴水可裝置蓮篷頭,均勻灑入第一層鍋體的料胚面層。也可在輸送設備中預先噴水,濕潤后再進入第一層鍋體。
水氣兼噴時,可將水管氣管聯通噴入,使之既均勻又成為熱水,其濕潤效果較好。
3.攪拌裝置
攪拌裝置由中心軸、攪拌葉等零件構成。攪拌葉轉速25-35轉/分。上下各層鍋體內的一對攪拌葉方位系錯開裝置,使其負荷均勻。
4.自動料門
在鍋體出料口下方,銜接裝置有料胚流入下層鍋體的自動料門。
料門用鋼板制成弧形,通過支撐板和鍋壁通孔套于轉軸上。該轉軸同時套有弧形的配重拖板。它與弧形料門成一定角度,當下層鍋體料位高度不足或無料時,拖板自動下垂,料門開后,呈接受來料狀態。當下層鍋體料層逐漸升高后,隨著料層在攪拌葉攪拌旋轉時的周期蠕動,使與料胚面層接觸的拖板也相應浮動,并隨料層升高逐漸抬高,逐漸使料門關小,直至完全關閉。自動料門即如此起到自動控制進料量的作用。
鍋體內部料門所處開關大小程度以及鍋體內料層高度,都由與料門轉軸聯在一起的鍋體外壁指針的擺動情況反映出來。
料門和拖板的共同轉軸由兩根半軸組成,目的是使下料暢流、減少阻擋。里半軸通過焊于鍋底的支撐板懸掛。
5.傳動裝置
立式蒸炒鍋的傳動裝置由電動機、減速器和傳動軸構成。電動機的轉軸通過彈性聯軸器與減速器的輸入軸相聯。減速器的輸出軸通過鋼性聯軸器與裝置攪拌葉的攪拌軸相聯,以此帶動攪拌葉旋轉。通常攪拌葉的轉速為30轉/分左右。
6.排氣管
蒸炒鍋各層鍋體都裝置有斜向排氣支管,支管與鍋體接管用法蘭聯接。文管上裝有插板調以調節鍋內的蒸氣排放量。各支管再匯集到一根直立的排氣總管。此管上部裝接同口徑的管路直穿過屋頂排空。
(二)工作過程
立式五層蒸炒鍋工作時,生胚進入第一層鍋體,被濕潤裝置噴出的直接蒸氣濕潤。隨著攪拌使濕潤均勻。濕潤料胚經自動料門落入蒸胚層,在攪拌中受到間接蒸氣加熱,為利于蒸胚,插板緊閉。蒸后物料經自動料門落入炒胚層后,繼續受到間接蒸氣加熱,此間抽開插板排放蒸氣,使水分逐漸減少,最后料胚從底層出料口排出。
(三)產品系列
立式蒸炒鍋的部分產品系列見表4-3。
(四)立式蒸炒鍋的操作
1.開車前檢查各層鍋體,清除雜物,然后將料門調整到所要求的位置。料門調整的方法是:根據各層裝料的高度(一般一至三層為容積的80%左右,其余各層為容積的40%左右),將料門拖板抬到此位置(稍偏低一點),并使下料門正好將下料口全部封死,然后將料門擺桿上的頂絲頂緊即可。料門調整后,將各層下料門固定關閉。
2.開啟電動機,進行空車運轉,運轉正常后方能進行投料。
3.投料前,先開啟各冷凝水閥門,再慢慢開啟各進汽閥門,排出冷凝水至鍋底發熱,然后開始投料。當第一層鍋的料層達到預定高度后,即開啟該層的下料門,把料胚慢慢送到第二層,依上述方法逐層放料至最底層鍋體為止。檢查最底層鍋體內料胚的溫度和水分,如達到工藝要求,即可開始出料。
4.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調節直接蒸汽和間接蒸汽的壓力及排汽閥門的大小,以控制鍋內料胚的溫度和水分,使其達到工藝要求。
5.停車時,先停止進料,將各層料胚放空,同時關閉進汽閥門,最后關電動機停車。
6.因故障發生緊急停車時,應立即關閉電動機,停止投料,關閉進汽閥門,然后將鍋內料胚全部從檢修門清出。檢修完畢后,再按開車順序重新開車進料。
(三)維護保養要點
1.立式蒸炒鍋必須在最高蒸汽壓力(一般表壓為0·5MPa)內進行生產。進蒸缸蒸汽管路中應裝置安全閥(限壓閥)。
2.對攪拌裝置、自動料門和減速器應經常檢查,以保證可靠工作。
3.軸承和減速器的潤滑油需要及時添加,使用一段時間后要予以更換。主軸軸承由于在高溫下工作,每班應加注潤滑油一次。
(四)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見表4-4)
表4-4 立式蒸炒鍋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二、其他蒸炒設備
(一)平板烘干機
油料經預處理后制成的料胚,根據制油工藝的不同,有的用作壓榨或預榨,有的則用作直接浸出。
用作直接浸出的料胚,在預處理后期需要通過干燥工序進行處理。除了立式蒸炒鍋可用作烘干設備以外,還有專用的烘干設備。以下介紹一種油脂工廠較常見的鏈式蒸氣烘干機,又稱平扳烘干機。
1.結構
平板烘干機由機架、加熱片、擋料板、張緊裝置、進料斗、排潮氣罩、進氣管、冷凝水排出管、傳動機構、觀察門等部件組成。其結構如圖4-8所示。
從圖4-8中可以看出傳動機構的傳動過程,電動機帶動減速器,減速器輸出軸帶動底部鏈條軸,該軸通過鏈輪鏈條帶動中部軸,中部軸再帶動上部軸。進料斗內的喂料輥由減速器輸出軸帶動。
2.工作過程
平板烘干機工作時,加熱片內通入0.5MPa的蒸氣(或導熱油),生胚片從進料斗投入,落于第一層加熱片端頭,隨刮板拖進過程中接受加熱。料胚運行至第一層末端時,即落入第二層加熱片上,返回拖行中繼續受到加熱。再運行至第二層末端時,料胚繼而落入第三層加熱片,如此,相繼經過第四、五、六層加熱片的加熱處理。最后,經干燥處理后的料胚落入出口處的螺旋輸送機,被送出機外。
從圖4-8中可以看出,拖載料胚的鏈條刮板來回運載,無空載。各層烘出的水分,匯入上部排氣罩排出。料胚經干燥后,一般可降低水分4個百分點左右。
3.產品系列
鏈式蒸氣烘干機的部分產品系列見表4-5。
表4-5 鏈式蒸氣烘干機部分產品系列
4.平板烘干機的操作
(1)開車前,清除機內雜物及積料,檢查各部件是否完好,檢查各進、排汽管接頭是否完好;檢查潤滑系統,保證潤滑油充足;調整鏈條刮板的松緊程度,以在鏈條長度中部用手提起高度為50-8Omm為宜。
(2)點動試車,檢查周圍擋料板、接料板等,不得阻礙鏈條刮板運行;空載運行,檢查運行是否平穩,鏈條嚙合是否正常,有無異常聲音,若有異常情況要停車檢查。
(3)空載運行正常后,慢慢開啟加熱介質進口閥門進行預熱,開始流量可少一些,同時觀察加熱介質管道有無滲漏現象。如無異常情況,即可進料開始負載運行。
(4)烘干機正常工作時,料斗中應有一定量的存料,下料要保持均勻,使烘干板上的料胚厚度在40-8Omm左右,大料出料要保持平衡,以不溢料不缺料滿足工藝需要為度。
(5)正常運行中,要加強檢查,防止刮板鏈條在光輪上跑偏,防止桿狀物掉入機內,損壞刮板鏈條。
(6)烘干機在停車前,應先停止進料,當刮板鏈條將料胚從烘干板上刮干凈后,即可停車,同時關閉加熱介質進口閥。這樣,可防止停車后余熱將料胚烘焦變質。
5.維護保養要點
(1)平板烘干機屬于一類低壓換熱器,應按國家勞動部 《壓力容器安全監察規程》中的有關規定進行使用、管理和維護保養,當烘干機板壁厚腐蝕到一定程度時,烘干板應報勞動部門復查。
(2)烘干機必須定期檢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外部檢查,兩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3)壓力表、安全閥應定期檢驗,每年至少檢查一次,經檢驗合格的壓力表、安全閥應有鉛封和檢驗合格證;經檢驗不合格或沒有鉛封的壓力表、安全閥等不準使用。
(4)烘干機長期不用時,應將烘干板中的存水(用水蒸汽作加熱介質時)排凈。再用時應按《壓力容器安全監察規程》的規定進行檢查。
(5)烘干機的機械部分至少半年保養一次,傳動部分在運行時發出異常聲音要立即停機檢查處理。
(6)擺線針輪減速機在工作初期要注意潤滑油的清潔衛生,三個月檢查一下油質,半年更換一次潤滑油。
(四)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見表4-6。
表4-6 平板烘干機的常見故跪及處理方法
故障現象 |
故障原因 |
處理方法 |
運動時發出異常聲音 |
1.傳動部分潤滑不好 2.刮板與烘干板相碰 |
1.查明原因,立即加注潤滑油 2.適當調整刮板鏈條的張緊程度 |
經處理的料胚溫度、水分達不到工藝要求 |
1.料胚流量過大,在平板上厚度太厚 2.加熱介質的溫度及流量未達到要求 3.供干機保溫不好或排汽不暢 |
1.適當控制料胚流量及厚度 2.適當提高加熱介質的溫度及流量,保證傳熱效果 3.做好烘干機的保溫及排汽工作 |
出供干機料胚有焦味 |
1.鏈條刮板磨損,致使烘干板上積料過多 2.加熱介質溫度過高 3.烘干板積垢嚴重,傳熱不均勻 |
1.調整鏈條刮板的張力,更換已磨損的鏈條刮板 2.適當降低加熱介質的漫度3.定期清理供干板,保證傳熱均勻 |
(二)圓筒炒鍋
圓筒炒鍋是一種臥式炒鍋,它是與小型榨油機配套的炒籽設備。這種設備的主體為紡錘形的轉筒,內筒壁上焊有斜向翅片,轉動時可翻動炒料。由于翅片具有方向性。反向轉動則可全部卸出炒料。通常將其轉筒安裝于爐膛內,用直接火加熱。并裝置有反順電機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