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市地處吉林省“黃金玉米帶”上,農作物以玉米為主,是我國著名的產糧大市。榆樹市的糧食產量占長春市的1/3,吉林省的1/10,全國的1/180,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
在這個不大的城市里,坐落著大大小小上百個糧食購銷企業,他們從農民手中收來玉米再發往南方。而榆樹市大型糧食購銷企業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家家院里都有一座十幾米的高塔——烘干塔。
烘干機的現狀
“在東北,幾乎每一家糧食購銷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離不開烘干設備,因為南方用糧企業對糧食品質要求很高,玉米又是一個潮濕后很容易發生霉變的品種,所以入庫前都要進行烘干處理。”張明泉表示。
“東北的烘干機主要以烘干水稻、玉米為主,一般情況下,從農民手中收來的含40%水分的糧食經過烘干機處理后,水分含量可以降至安全水分以下。”周口福安糧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保安介紹。
李保安介紹,從2000年以來,該公司已經為東三省與內蒙古東部地區提供移動式循環谷物烘干機1000多臺,經干燥后的糧食可及時入市,基本能滿足糧食購銷企業對高水分糧的干燥需求。
除了東北地區外,長江以南也是烘干機發揮功效的地方。
“11月是長江中下游晚粳稻產區中晚粳稻的收獲時間,這正是氣溫低、濕度高、光照少的季節,糧粒內部水分無法自然蒸發,收割時的稻谷水分含量較高,一般都在22%~25%。”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教授張來林告訴記者。
在南方糧食市場上,水分含量決定了稻谷價格的高低。按照往年規律,在每年的12月收獲季節,稻谷水分較高,而收購價格偏低,到了春節期間,稻谷水分含量下降,價格也有所回升。
3~4月份,雖然通過初步整治的稻谷水分已降至20%左右,但氣溫已經開始回升,濕稻谷極易發熱霉變,尚未干燥的高水分糧則要趕快賣掉,而此時糧價已經掉至最低點。到4月底5月初后,稻谷價格又會逐步上漲。
“降低水分就是提高糧食經營的經濟效益,明白這一點后,南方的糧食購銷企業也開始大量采購烘干機,截至2011年11月,公司向南方銷售出移動式循環谷物烘干機將近千臺。”李保安說。
“剛需”推動
雖然烘干機近年來在糧食購銷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但在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中遠遠稱不上主角,與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主流機型相比,烘干機受到的關注十分有限。
“雖然烘干機被大家關注的較少,但是從2008年至2010年,國內烘干機保有量以年均50%左右的增幅快速攀升,每年為國家挽回數以萬噸的糧食。”張來林分析。
2010年,浙江臺州椒江區惠民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一個烘干中心。據合作社理事長楊燈聰介紹,烘干中心目前擁有4臺烘干機,一批次烘干能力為42噸,24小時內能烘干兩批,相當于300畝稻谷。
之所以構建如此巨大的烘干基地,楊燈聰介紹,由于人工成本太高、土地緊張,糧食晾曬已經不劃算了。比如早稻,人工晾曬的話,2009年的成本是0.24元/斤,2010年便宜些也得0.15元/斤,用烘干機,成本則只有一半。
安徽省農機局副局長余世鑄認為,發展谷物烘干機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需要:一是抵御陰雨災害天氣,二是緩解曬場緊缺矛盾,三是提高糧食品質。
“相對于傳統晾曬,機械化烘干能提高糧食品質,減少二次污染,實現糧食‘不落地’生產,節約用工成本。以水稻產區樅陽縣為例,一臺烘干機一天可將20噸水稻的水分從30%降低到16%,需要費用500余元,而人工翻曬到同樣水平,需要8個勞力進行3天以上的翻曬,雇工費用在1200元以上。”余世鑄說。
據統計,近年來安徽省烘干機保有量持續猛增,2008年為1053臺,2009年1241臺,2010年1718臺。浙江省農機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目前全省農機領域一共擁有烘干機816臺,年理論烘干能力達到60萬噸,其中僅2010年便新增烘干機758臺。
“盡管現在國內已經有近百家烘干機生產企業,但是相對于巨大的市場需求來說,我對烘干機行業的前景還是十分看好的。”李保安說。
購機補貼送“東風”
除了市場存在剛性需求,國家的相關政策也促進了烘干機產業的快速發展。
據了解,根據南方各省政府機構發布的有關加快糧食烘干速度的文件,在未來3年內要加大烘干設備的規模,形成大面積的烘干效果,例如要使2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達到糧食干燥機械化的目標。
此外,國家將糧食烘干機械納入購機補貼目錄。尤其是浙江、安徽、江蘇等地的農機管理部門,根據農民需要,因地制宜,積極運用購機補貼、作業補貼等政策杠桿,給烘干機的發展創造了一系列利好條件。
以安徽省為例,2005年糧食烘干機械開始作為非通用目錄納入安徽省購機補貼范圍,2010年實行定額補貼后,安徽省當年用于烘干機的補貼資金達到1122萬元,共補貼烘干機341臺,其中單臺最高補貼33000元,最低補貼5400元。
“今年,我省繼續將糧食烘干機械納入購機補貼目錄,執行定額補貼,標準與去年相同,補貼規模預計將達到2000萬元。”余世鑄透露。
除了安徽外,浙江省也在2009年正式將烘干機納入非通用目錄納入購機補貼范圍,并且在國家財政補貼30%的基礎上,省財政再追加30%,使得補貼額度達到60%,極大地推動了烘干機的發展。
“借著國家惠農政策的東風,我們也準備進一步加大科研,研發適合中原地區的新型牽引式烘干車。”李保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