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剛剛收獲的糧食需要及時進行烘干,否則就會引起谷物霉變造成損失。有關專業部門的研究表明,谷物收獲后10個小時若沒有迅速烘干,可能會有 10%出現霉變,到18個小時可能會有30%的谷物霉變。而烘干機可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近對糧食進行烘干作業,保持糧食最好品質。
鑒于此,為促進糧食烘干技術在湖北乃至全國的普及應用,由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湖北省糧食烘干與糧食安全論壇日前在湖北仙桃舉行。與會專家和學者在論壇上以“大力發展糧食烘干技術,保障糧食安全”為主題展開討論,認真分析了我國糧食烘干設備發展現狀和趨勢,深入探討了大力發展糧食烘干技術,推廣糧食烘干設備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
烘干關乎糧食安全
奇瑞重工總經理王金富告訴筆者:“我國每年因霉變發芽變質等原因造成的糧食損失達到糧食總產量的5%,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糧食收獲后的損失不到1%。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糧食烘干技術未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糧食烘干產業發展滯后于糧食生產需求。”
這5%的損失是什么樣的概念,筆者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了解。據悉,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和消費國家,年總產糧食約為5億噸。而統計顯示,我國糧食收獲后再脫粒、晾曬、貯存、運輸等過程中的損失達15%,遠遠超過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5%的標準。在這些損失中,每年因氣候潮濕,濕谷來不及曬干或未達到安全水分造成霉變、發芽等損失的糧食高達5%。若按年產5億噸糧食計算,就是2500萬噸,相當于安徽省現有的糧食總產量。若每人每天食用1斤糧食,可供6.8萬人一年的用量,這樣看來這5%就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了。烘干對于糧食安全和損失降低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
筆者還了解到,在全國范圍,由于近幾年自然災害頻發,區域性大面積糧食損失嚴重,受市場需求拉動和各級政府推動,我國糧食烘干技術推廣和裝備制造發展較快,但同時也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例如,國內烘干產業發展缺乏科學、系統規劃,先進、高效的烘干機產品供給總量不足,烘干機推廣與服務體系建設滯后,烘干工藝和技術裝備整體水平較低。
糧食干燥機械化技術,可以改變傳統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使到手的糧食損失降到最低點,從這一意義上說,糧食干燥的現代化與田間的農業機械化同等重要,也是糧食豐產豐收的重要保障條件。只有從根本上改變糧食依賴自然天氣干燥的局面,才能真正做到豐產豐收。
在發展糧食的機械化干燥方面,國外發達國家有著成功的經驗。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糧食收獲后的損失不到1%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糧食干燥機械化水平達95%以上,而我國卻不足10%。因此,確保糧食安全,大力發展糧食烘干機械化勢在必行。
烘干機械化需推進
王金富表示,大力發展糧食烘干技術,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是目前我國確保糧食豐產豐收、穩定糧食總量、提高糧食品質、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的關鍵所在。奇瑞重工作為中國農機工業企業,一直堅持創新驅動,致力于用好的技術、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好的商業模式,引領我國烘干機產業健康發展。
糧食烘干是糧食產后重要環節,是糧食安全貯藏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發展烘干機械是保證糧食安全的客觀需求,伴隨科技進步、優良品種、先進農藝、完善技術措施,收獲后糧食干燥環節亦顯得尤為重要
據了解,水稻和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年產量合計達到4億噸左右。近年來,隨著稻麥聯合收割機的快速發展,全國稻麥收獲機械化水平達40%左右,而東部發達省市已達80%左右,從而大大加快了收獲速度,縮短了收獲時間。但是,快速收獲的稻麥與有限曬場的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我國廣大農村的稻麥干燥仍采取自然干燥的方法,由于曬場場地較小,干燥效率低下,效果差、易污染、損失大,傳統的干燥方法與迅速發展的機械化收獲水平極不配套。在不少地區,聯合收割機收獲的谷物得不到及時干燥處理,大量的谷物被堆積在一起已是普遍現象,容易造成發熱變質,大幅度地降低了食用的口感和種子的發芽率。如遇陰雨天氣,谷物更容易造成霉爛損失。
同時使用機器進行糧食烘干也可以節約成本,據統計,以水稻產區為例,一臺烘干機一天可將20噸水稻水分從30%降低到16%左右,需要費用500余元;而人工翻曬到同樣水平,需要400平方米的水泥曬場和8個勞動力進行3天以上的翻曬,雇工費用需1200元以上。
因此,發展糧食烘干產業,加速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最大限度地減少儲糧損失,確保豐產豐收、穩定糧食總量、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也直接影響糧食的等級、加工質量和食用品質,從而影響到糧農和糧食流通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人們的生活質量。
在論壇上,中國農機流通農機協會會長毛洪提出,要加快烘干機推廣與應用。仙桃市市長周文霞則表示:仙桃市將與奇瑞重工全面合作,用五年時間實現全市糧食全烘干。
本次論壇還邀請了農業部農業工程院蔡學斌所長、農業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謝煥雄發表主題演講,詳細闡述了糧食產業烘儲問題和解決方案,以及我國糧食烘干設備未來發展趨勢。
筆者了解到,奇瑞重工自成立伊始,就以成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商為戰略目標,從2011年10月正式進入糧食烘干產業以來,通過技術創新、資源整合、精益制造、市場推廣模式創新等手段,快速形成產品和市場競爭能力,產品深受用戶歡迎,在全國市場銷量逐年增長,連續兩年成為全國烘干機行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