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20世紀80、90年代,中國引進了裝配式鋼板倉,建成了國內最早的現代化鋼板倉群,使我國鋼板倉建設得到了空前發展,帶動了水泥、糧食等粉末狀行業的發展,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
20世紀80、90年代,中國引進了裝配式鋼板倉,建成了國內最早的現代化鋼板倉群,使我國鋼板倉建設得到了空前發展,帶動了水泥、糧食等粉末狀行業的發展,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
在通過慢慢消化和吸收這一技術的基礎上,專業人士又研制了利浦倉和焊接倉。與裝配倉相比,在存儲量、密封程度和延長壽命及自動化程度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隨著鋼板倉存儲量不斷加大,而物料總是直接從倒錐底的中間卸出,邊緣的料總是越積越久造成死料區,使倉儲庫的出庫率大大降低。所以這種這種技術只適用于中小型粉料儲庫,不能作為大型鋼板倉的主導出庫設備。
針對大型鋼板庫出庫難的問題,出庫又采用了氣動輸送,汽化管均化等技術。由于大型鋼板倉的儲量特別巨大,所以庫底部的粉料物在上部粉料物的巨大壓力下,堆積密度相對加大,當大到一定的極限時,粉料就會結塊成型,這就是導致汽化管均化出料難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又選用了機械與汽動相結合的復合技術,然后再通過均化區的均化,使大型鋼板庫出庫率最終達到了90%以上。
而現如今鋼板庫多采用多點卸料及流化棒裝置,下料角度大,氣力和重力下料相結合,出料流暢,出庫率高,保證原料即使長期儲存仍能正常出料。單區流化棒長度在5米左右,中間沒有接頭,故障率低,且同樣風量充氣壓力高,利于下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