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做好糧食市場和流通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抓好財政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關于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的意見》(財建〔2021〕177號,以下簡稱《意見》)落地見效,現制定糧食機械裝備提升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糧食安全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造強國戰略,大力推動糧油加工先進裝備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推廣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糧油加工成套裝備、糧食清理烘干裝備、糧食倉儲物流機械、糧食檢測儀器等,促進糧機裝備制造技術與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深度融合,推動糧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糧機裝備制造業競爭優勢,更好地服務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突出市場主體地位,激發市場活力和企業創新動力。強化規劃引領、政策扶持、監管服務等作用,著力營造糧機裝備產業發展良好環境。
(二)堅持創新驅動、做強做優。發揮行業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糧機裝備制造企業體制機制、經營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整合資源,培育壯大糧機裝備制造企業規模,擴大自主品牌影響力,提升糧機裝備核心競爭力。
(三)堅持研用結合、雙輪驅動。加強現代糧機裝備產業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研發和設備生產,根據不同區域、不同領域、不同主體的實際情況,鼓勵糧食企業選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糧機裝備。
到2025年,我國糧機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整體提升,生產數字化、智能化和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糧機裝備及配件設計、加工、制造工藝水平進一步提升。糧機裝備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取得重大進展,解決一批在綠色倉儲、糧油加工、環保烘干、物流接卸、節糧減損、檢驗監測等領域制約糧機裝備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科技成果加快轉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糧機裝備推廣使用范圍不斷擴大,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技術轉移和應用成效不斷提升,糧機裝備科技人才隊伍結構更加合理。
二、主要任務
(四)提高優質糧油加工裝備自主化水平。強化糧機裝備關鍵基礎材料自主研制能力,加強糧機裝備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提升糧機裝備自主設計能力,推進糧機裝備制造智能、使用穩定。鼓勵稻谷加工裝備科研機構研究創新礱谷等工藝原理,引導新裝備技術轉化。優化磨粉機磨輥材質,利用高精度加工母機提高裝備加工精度。鼓勵油脂裝備企業開展3000t/d以上規模浸出器、3000t/d以上規模蒸脫機、200t/d以上規模蝶式分離機研發,以及規模化混合器、脫臭塔、真空設備等研發。引導糧食深加工成套裝備自主研發,促進米蛋白、小麥糊粉層、專用油脂等高附加值產品產出。鼓勵糧機裝備企業與儀表、閥門、電機、減速器、自控儀表等生產企業跨行業聯合自主創新,構建糧機裝備產業自主化生態。
(五)夯實糧機裝備產業研發技術基礎。組織糧機裝備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開展綠色加工裝備技術基礎研究,優化裝備結構設計,探索應用新材料,降低傳統物料消耗,提高機械加工精度。開展糧機裝備先進傳感器應用研究,提高糧機裝備作業環境現場感知、實時監測、自動導航、按需精準變量作業和遠程運維等能力。開展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糧倉機械數據通訊和存儲標準研究,高起點研發智能化新型糧倉機械設備。引導開展基于虛擬樣機技術糧機裝備研發,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糧機裝備設計生產制造流程自動化。梳理糧機裝備標準,研提標準制修訂計劃,健全糧機裝備標準體系。
(六)支持糧機裝備制造企業技術升級改造。鼓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糧機裝備制造企業開展全鏈條生產裝備標準化應用,運用新工藝、新設備改造傳統生產線,提升智能化水平,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糧機裝備產品質量提升,增強市場競爭力。支持糧機裝備制造企業改造升級數字化制造技術裝備,建設智能化與柔性化生產線,提高核心零部件的精度和穩定性。建設智能檢驗檢測系統,提高產品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鼓勵糧機裝備制造企業提升設計水平和研發能力,促進產品更新換代。
(七)提升糧機裝備綠色環保節能制造水平。引導糧機裝備制造企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升級改造金屬表面前處理、噴涂生產、車間煙塵處理等工藝,采用先進環保噴涂生產、車間煙塵處理等系統,全面提升行業加工制造綠色環保水平。推廣應用能夠改善工作環境、降低勞動強度、保障員工健康的工藝裝備,滿足國家環保要求。推動環保烘干機械的研制及推廣應用,加強熱泵烘干機械研發,促進節能減排。
(八)強化糧機裝備制造信息化應用能力。促進糧機裝備企業應用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裝備,提升裝備生產技術。建設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探索人機一體、集約高效的新型制造模式。建設工業4.0糧機裝備示范生產企業,鼓勵應用虛擬技術、數字模擬技術,提高一體化設計施工能力和產品裝配準確度。開展工業云服務平臺示范建設,開發配套專用化軟件,構建信息服務體系,制定行業互聯網相關標準。開展行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及示范應用,加強企業內部與外部數據整合共享。加快糧機裝備互聯網平臺數據標準體系建設,推廣示范應用,滿足現代糧機裝備產業發展的需要。
(九)建設糧機裝備研發測試平臺體系。建設糧機裝備關鍵系統及部件試驗檢測平臺,提升進出倉、散料輸送、安全清倉等關鍵裝備系統試驗檢測能力。建設儲備庫原糧倉儲裝備系統試驗檢測平臺,提高多品種、多制式裝備試驗檢測能力,滿足新產品開發及認證需要。支持具有較強技術研發、試驗、檢測及技術擴散和服務能力的國內骨干糧機裝備制造企業、科研院所建設面向行業服務的重點產品開發檢驗測試平臺。支持產品檢驗檢測平臺和第三方認證機構建設,完善糧機裝備質量監督監測機制。
(十)鼓勵糧食企業應用自主研發的先進適用糧機裝備。鼓勵企業采購自主研發的先進糧機裝備,以應用引導糧機裝備制造企業提升研發水平,擴大高端自主化糧機裝備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糧機裝備產業整體競爭力。在稻谷加工方面,引導應用柔性碾米裝備;在小麥加工方面,鼓勵使用先進的數字化磨粉機;在油脂加工方面,推廣應用先進性、穩定性和可靠性強的大型成套油脂加工裝備。
(十一)促進自主研發關鍵裝備示范應用。推廣應用自主研發的先進綠色生態儲糧、現代物流、環保烘干、加工減損等技術及相關裝備。應用依托RFID技術的糧食“一卡通”,以及氣體傳感器、高清攝像設備和算法、專用害蟲傳感器等,促進物聯網技術與糧倉管理深度融合。利用倉儲保管技術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提高糧食減損管理水平。加強新型專用散糧、成品糧集裝運輸裝備及配套裝卸設備的研制與應用,降低流通轉運過程糧食破損率。探索推廣使用熱泵、生物質等新型熱源技術方案,在滿足環保要求的同時,提高糧食烘干后品質。推進適度加工技術研發和應用,完善適度加工標準體系,加強行業急需的質量安全快速檢測設備研發,減少不必要的糧食損失和能源消耗。
(十二)建設高水平糧機裝備技術創新聯盟和創新中心。在現有技術平臺基礎上,支持國家、省(區、市)技術創新中心及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平臺建設,優化糧機裝備行業布局,積極融入國家、區域創新體系。鼓勵以行業創新型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為依托,在糧機裝備相關領域建立創新聯盟等聯合體,開展行業關鍵技術攻關,打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化產業化創新鏈條,形成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搭建糧機裝備產業生態聯盟,促進糧機裝備制造產業健康發展。圍繞行業關鍵技術難題,強化服務指導。完善創新中心等平臺評估評價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
三、保障措施
(十三)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落實《意見》要求,加強中央財政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糧食風險基金等資金統籌,積極支持開展糧機裝備提升行動。加強統籌協調,因地制宜優化完善本地區糧機裝備產業研發、應用布局。完善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包括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并做好同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有效帶動社會資本加大糧機產業投入。發揮好糧食相關行業協會、學會、商會在標準、信息、人才、機制、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合力推進糧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十四)強化科技和人才支撐。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型糧機裝備領軍企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開展創新活動。鼓勵科研機構、高校與企業通過共同設立研發基金、實驗室、成果推廣工作站等方式,開展現代糧機裝備研發和應用。凝聚高水平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糧機裝備產業服務,發展糧機裝備領域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開設糧機裝備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快培養行業短缺的實用型人才。
(十五)抓好經驗總結推廣。加大試點示范工作力度,積極推廣生產制造先進模式,促進生產制造全過程優化管理。加強對試點示范工作的指導,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合理確定試點示范領域,認真做好評估和績效評價工作,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并推廣復制。
(十六)加強橫向縱向協作配合。各級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要強化系統上下聯動機制,及時溝通、反饋有關問題和情況,通過建立工作聯系點、持續跟蹤分析等方式,加強對糧機裝備產業發展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強化與發展改革、工信等部門的協調配合,主動溝通信息和會商情況,形成工作合力。與研究機構加強交流合作,及時掌握行業發展前沿動態,提高決策科學性。